前一段时间在写ucontext的协程库的时候,遇到了栈空间溢出问题,然后就想到要研究一下堆栈溢出检测的相关技术。
欢迎批评指正,如果对汇编有一个语法问题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片文章,协程:posix::ucontext用户级线程实现原理分析中的汇编基础一节。
首先我们直接看一段栈空间溢出的代码:
一个整数类型转换导致的线上bug
上周做了一个周年庆的抽奖的需求, 抽奖的规则一般就是在概率的基础上, 将奖品按时间跨度均匀分配, 奖励有实物和虚拟奖励. 抽奖代码的核心在:按时间轴均匀分配奖励和严格控制奖励的数量, 不能出现数量的不一致.
昨天上线后, 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从来没有想到会发生的bug, 就是抽奖滚屏公告不见了, 就是前台拉取不到中奖滚屏信息了. 果然是万万没想到呀! 通过脚本直接从后台拉取也是同样的结果, 问题出现在哪里?
Resume
协程:posix::ucontext用户级线程实现原理分析
在听完leader的<分布式rpc框架的介绍>课程后,对其中协程的实现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,无论的POSIX的ucontex,boost::fcontext,还是libco,都是通过保存和恢复寄存器状态,来进行各个协程上下文的保存和切换。所以有了这篇对ucontext实现原理的分析。
文章首先初略的温习了一下汇编的一些基础知识,其次就是ucontext源码分析,最后是一个ucontext示例极其调试过程。
Linux内核时钟系统和定时器实现
1. Linux内核时钟系统和定时器实现
**Linux 2.6.16之前**,内核只支持低精度时钟,内核定时器的工作方式:
- 系统启动后,会读取时钟源设备(RTC, HPET,PIT…),初始化当前系统时间;
- 内核会根据HZ(系统定时器频率,节拍率)参数值,设置时钟事件设备,启动tick(节拍)中断。HZ表示1秒种产生多少个时钟硬件中断,tick就表示连续两个中断的间隔时间。在我电脑上,HZ=250, 一个tick = 1/HZ, 所以默认一个tick为4ms。
1
2cat /boot/config-`uname -r` | grep 'CONFIG_HZ='
CONFIG_HZ=250 - 设置时钟事件设备后,时钟事件设备会定时产生一个tick中断,触发时钟中断处理函数,更新系统时钟,并检测timer wheel,进行超时事件的处理。
进程中的地址是从何而来
写了这么多年代码,地址这个东西每天都会使用,那么今天总结一下地址这个东西的由来。
本文参考了参考了《程序员的自我修养》一书.
nginx conf文件结构介绍以及相关配置
本文简单介绍nginx conf文件的结构,已经如何进行配置:
Boost共享内存/内存映射文件构建容器的封装
Boost Interprocess组件提供了通过了托管内存段(managed_mapped_file & managed_shared_memory)在共享内存和内存映射文件上进行复杂数据结构构建的功能。
通过Hexo在GitHub搭站全记录
本人github主站:https://anonymalias.github.io
本人csdn主站:http://blog.csdn.net/anonymalias
GitHub本身支持建站:只需在自己的repos下建立一个名为:username.github.io的repo,然后在该repo下发布静态站点文件可以了。
下面是详细的在linux下建站流程: